银监会:加强银行业流动性风险防控

2015/5/19 9:08:29

 近期,在银监会内部会议上,监管高层要求银行业要加强流动性风险防控。同时,要求将同一客户的表内及表外、信贷及非标债权业务纳入统一授信、统一限额管理。

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平稳。自201411月至今年5月,央行连续三次降息降准,也为银行业释放了一定流动性。但随着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和货币市场发生变化,影响银行流动性的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多。

一方面,银行业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有所上升。银行资产运用趋于长期化,负债方存款增长持续放缓,融资来源更多依靠短期的同业和理财。据财新记者从权威渠道获得的数据,截至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负债占全部负债比重为15%,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比五年前上升3.7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货币市场对流动性的影响也在增多。国际上资本流动更加频繁,中国外汇占款流动性加大。过去十年依托于外汇占款的流动性供给机制,正在发生剧烈收缩。今年一季度,央行外汇占款余额比年初减少2521亿元,同比少增1.04万亿元。

在国内,依托互联网的货币市场基金快速发展,原本作为一般性存款的资金被分流,进而变成稳定性较差的同业资金存放在银行。此外,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开始实施,市场流动性可能出现一些新变化。银监会认为,这些变化使得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管理压力加大。

据了解,为加强银行业流动性风险防控,监管高层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加强对现金流预测分析,压力测试等方法的有效运用,探索多元化主动负债渠道,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控预案,报属地监管局备案。

同时银监会要求,各级监管机构要加强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的评估,排查流动性风险管理薄弱、存在较大流动性风险隐患的机构,提前预警,防止出现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

此外,银监会发现,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仍在缓慢扩张,主要是通过“其他类投资”实现的。截至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除债券、股票以外的投资余额近11.7万亿,同比增58.2%。据财新记者了解,目前银行往往通过券商的受益凭证投向非标资产。银监会认为,“非标”资产加大了风险的隐匿,期限错配严重。

监管部门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规范发展非传统业务,摸清风险底数,强化全口径、全流程风险管理。

一是规范业务发展和会计科目核算。按照业务实质,对非标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资本拨备计提。加强分类管理,推动同业业务向流动性管理手段的本质回归,理财业务向代客投资管理的本质回归,委托贷款业务向委托代理业务的本质回归。

二是加强表内外统一授信管理。非标业务客户信用评定应不低于传统授信的评定标准,并将同一客户的表内及表外、信贷及非标债权业务纳入统一授信、统一限额管理。

三是加强项目风险的预警、排查和管理。对于不符合一般信贷条件或资金投向要求、难以纳入表内管理的非标债权业务,应坚决控制和压缩相关业务规模,比照一般贷款进行贷后管理,强化投后管理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