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发力!打造“提振消费”的空中支点(附:政策汇编)

2025/6/9 11:04:41

6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副司长丁琳在“中国经济圆桌会”访谈中明确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是若干举措发力的重点之一。

这一部署直指我国经济深层矛盾:经济总量持续扩张(2024年GDP达134.9万亿元,同比增5%)与内生增长动能边际放缓并存。

一、消费贡献率陡降揭示内需困境

消费疲软成为突出症结。 202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从85.6%骤降至44.5%,近乎腰斩。

进一步观察发现,2019-2024年消费贡献率复合增速,较2015-2019年均值下滑27.7个百分点,显示内需收缩已成系统性风险。居民收入预期走弱抑制消费意愿,已是学界共识。

二、供需双侧协同成政策转型支点

面对内需压力,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经济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年度首要任务。

后续《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30项举措,标志着重大转向:从单边刺激需求,转向供需两端协同改革。其核心在于构建“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

三、低空经济跃升为消费动能载体

对2025年1-5月提振消费相关政策梳理后发现,全国共计出台38份“提振消费”政策文件,其中,53%的政策文件(20份)明确部署低空经济,含1份国家战略与19份地方方案。

这一高政策密度表明,决策层正将低空经济打造为“消费提振-产业升级”双目标的核心载体。 其独特价值在于构建可持续的消费驱动机制——传统刺激手段难以企及。

四、规模与区域数据验证增长极潜力

市场规模已具爆发态势。据中国民航局数据 ,2024年低空经济产值9702.5亿元(同比增91.7%),2025年预计突破1.5万亿。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当前实际规模约1.2万亿元。

经济贡献度持续攀升。根据发展趋势估算,2025年低空经济对GDP直接贡献率预计达1.1%-1.5%,综合贡献(含产业链)或达2%-4%,显示其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增长极的条件。

区域实践提供实证。李晓津等(2024)研究显示,2023年江苏低空经济贡献GDP达1331.65亿元(占比1.04%),深圳则达2.6%,明显超过全国平均0.4%。梯度发展格局要求政策精准适配地方禀赋。

五、空域资本化驱动消费生态跃迁

低空经济的本质突破,是通过“空域资源资本化”实现三重跃迁:

一是创造新消费场景。低空旅游、航空运动、城市空中交通(UAM)等新形态,既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又倒逼飞行器研发等供给升级,形成供需互促闭环。

二是激活要素市场。空域分类管理、使用权确权等改革,使管制资源转化为市场化要素,显著提升配置效率。

三是突破消费瓶颈。高体验粘性重塑消费者决策,沉浸式技术带来的强满足感,使低空消费突破传统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低空经济的战略价值远超当下产值。 其通过“需求激活到供给升级,再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传导路径,为破解内需困局提供新范式。


数据来源:国家部委文件、地方政府方案及行业研究


稿件撰写丨亚西尔·阿不力克木

责任编辑丨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