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11 11:37:18
据君友数字统计,截至当前,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已有28个发布低空经济专项政策,累计出台相关政策38份,形成“东部强技术策源、中部重制造协同、西部拓场景创新”的立体推进格局。
壹 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东部创新策源功能凸显。东部地区强化创新策源功能,长三角推进载人eVTOL适航审定及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攻关,粤港澳加快构建中大型无人机及eVTOL整机制造体系并深化飞行器自主决策算法应用,京津冀开展雄安新区等低空客运网络规划,海南试点海口-湛江等多条eVTOL跨海航线商业化运营。 中部智造集群加速成型。中部地区推进产业协同配套,湖北加速构建全域低空智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安徽着力形成固定翼飞行器与新型航空器整机研产能力,河南系统推进航电系统研发、整机制造及适航认证全链条体系建设。 西部场景示范纵深推进。西部地区深化场景示范应用,四川探索建立高原短途运输服务体系,贵州重点打造山地物流-旅游融合示范带,陕西加快突破航空材料循环再生技术,西藏持续推进高原航空器抗低压耐寒技术攻关,全面构建差异化发展路径。 轴线联动构建生态网络。区域协同网络以成渝轴线、长三角轴线、粤港澳轴线为骨架,叠加京津冀雄安新区低空客运网络,形成多层级联动的低空经济生态体系。 贰 梯度化产业体系构建路径明晰 规模能级梯次突破跃升。全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梯次推进格局加快构建,形成“三千亿级引领、千亿级突破、中西部梯次培育”的层级化发展体系。广东锚定2026年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核心目标,北京、湖北规划2027年跨越千亿级门槛;上海、海南、安徽、河南、黑龙江、贵州六省设定2025-2027年300-800亿元规模区间;陕西实施“双台阶”跃升计划,明确2025年航空制造与低空产业集群突破2000亿元、2030年迈向3500亿元战略部署,彰显梯度培育与区域协同发展特征。 企业培育深化东西协作。企业培育体系东西部差异化格局加速构建,形成“东部强链引领、中西部配套协同”的发展路径。东部地区着力构建龙头企业矩阵,上海加速打造20家低空运营服务领军企业集群,江苏重点培育3-5家产业链链主企业,广东实施“链主企业+专精特新”雁阵培育计划;中西部地区重点强化产业链韧性,湖北推进整机制造-零部件-新材料企业梯次布局,规划2027年形成“50+500+100”产业梯队(整机制造50家、零部件500家、新材料100家),安徽实施“240强企工程”,明确2027年规上企业突破240家、培育3-5家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领军企业,构建东西部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体系。 叁 立体化应用生态建设纵深推进 共性场景全域覆盖增效。全国共性化应用场景覆盖率高,其中应急救援、智慧物流、农林植保为前三类重点领域,分别涉及18个、12个、10个省份。 特色场景资源精准适配。各地特色场景与地域资源深度绑定。海南重点拓展海洋管理类场景,包括渔获运输、海上风电场巡检;陕西聚焦能源基础设施巡查,覆盖输电线路、天然气管道领域;山西、内蒙古强化厂矿救援、矿产勘查等生产类场景;贵州创新“低空+高速公路”应用,湖南突出航空运动赛事消费。 技术融合助推区域创新。北京、上海、广东、海南四省市优先布局载人交通示范航线;河北、安徽、湖北等九省深化“低空+北斗”高精度应用;北京、浙江、广东等十三省将无人机深度嵌入智慧城市治理体系,其中浙江明确构建航空应急救援30分钟响应机制。 稿件撰写丨亚西尔·阿不力克木 责任编辑丨陈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