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20 11:44:18
近日,“3·15”晚会曝光短视频平台“精准获客”现象,软件通过爬虫技术非法窃取用户隐私、监控同行直播间数据等乱象,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9.74亿人,12315平台接收网购投诉举报1318.6万件,平均每74名网购用户即对应1起投诉事件,凸显数据安全治理效能与用户规模增速的失衡性矛盾。同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5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全面加大包括直播带货在内的网售产品抽查力度,叠加将与今年5月正式实施的《售后服务 无理由退货服务规范》(GB/T 44904—2024),标志着我国网络零售市场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全面转型。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55,225亿元,同比增长7.2%,连续12年位居全球首位。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6》首次公布2015年全国及分省网上零售额数据以来,已形成连续十年完整观测序列。本文基于地理邻接矩阵,运用莫兰指数(Moran's I)测度省级网上零售额空间集聚强度,以核心指标直观呈现全国网络零售市场演化轨迹。
2015—2023年,我国网上零售额全局莫兰指数由0.078波动上升至0.149,年均增幅8.8%,但全域空间关联性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时序特征表明,指数分别于2018年与2023年达到峰值,对应p值由0.062降至0.058,趋近5%显著性阈值。尽管统计显著性不足,但p值从2015年0.168持续收窄至2023年0.058,提示空间依赖性渐进增强,需警惕区域分异极化风险。基于全局非显著但局部显著的分异特征,需进一步解析区域结构性差异。局部莫兰指数结果显示,我国网上零售额空间格局呈“东部极化集聚、中部梯度滞后、西部低位均衡”格局,区域协调发展需结构性突破。高值集聚型(H-H)区域以苏、浙、沪、闽为典型,局部莫兰指数由2015年0.776升至2018年峰值1.064(年均增速7.4%),2023年维持0.969,表明东部核心区兼具显著溢出效应与增长韧性。
低值凹陷型(L-H)区域覆盖赣、皖、琼等省份,指数持续负向偏离,2017年指数达最低值(-0.476),绝对值较同期高值区均值低51.3%,印证中部及海南受高值邻域虹吸效应显著。
低值锁定型(L-L)区域集中于宁、青、川等西部省份,指数自2015年0.225缓升至2023年0.262(年均增速1.9%),空间关联强度仅为高值区25.3%,凸显欠发达地区内生动力培育任重道远。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网上零售市场呈现“规模扩张强化空间依赖”的悖论特征,其本质是数据要素跨域流动的制度性梗阻与区域治理协同不足的叠加效应。当前政策框架虽以数据安全为底线,但当数字经济的“无界性”遭遇行政边界的“刚性约束”,亟待制度创新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与区域治理体系重构中探寻破局路径。
总部君友数字依托多年网络零售监测技术积累,构建成熟的区域网络零售动态评估模型,持续发布覆盖省、市、县三级区域网络零售发展指数,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化监测工具链,为破解区域分异提供技术支撑。
稿件撰写丨亚西尔·阿不力克木
图文排版丨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