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般是从“模仿”开始。银行服务也是一样,服务规范导入时,首先是从改善硬件设施和要求员工注意仪容仪表和行为规范开始。这种做法的理论假设是:工作人员的职业化形象、得体的言行举止、专业的谈吐等让客户感到赏心悦目的同时也博取了他们更多信任。
因此,银行窗口服务的培训主要集中在礼仪培训方面,这是目前改善银行服务质量的需要,但是,仪容仪表和行为规范是服务质量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服务礼仪不仅仅是样子,更是人们的习惯和意识。
把握礼仪的基本原则,借助礼仪传播文明
首先,服务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孔子说:“礼者,敬人也。”礼仪最初的动机及其核心内容就是表达对对方的尊重。服务工作中,切实关注客户需求,尽量以他们希望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帮助。通常情况下,客户需要的是问题的解决方案,他们希望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能有耐心,能够做到与他们平等的沟通,而不会流露责备或者鄙夷的语气或表情。
其次,服务礼仪的作用是约束和教化。服务礼仪教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服务礼仪是一种教育手段,人们在学习服务礼仪的过程中会逐步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树立服务意识、客户自身的主观和自我意识,逐步完善自我。另一方面,礼仪一旦确定下来,成为一个群体的行为和思想特征,就会成为该群体文化的组成部分,这种文化特征进而成为群体成员的标签,也是表达友善和尊重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三,服务礼仪的效果是调节。当银行服务工作中出现冲突或者不和谐的问题时,服务礼仪起到及时和关键的调节和调整作用,增进了解、化解矛盾、取得谅解和宽容,并最终建立新的、健康的客户关系。正所谓“礼之用,和为贵”。
简化礼仪规则,做到“少而精”地学习
改善员工在仪容仪表、行为规范和劳动纪律方面的表现,需要培养和改变习惯,要把握人们学习的规律,通过自律或者他律式的强制性要求,而且还要坚持一段时间(人们常说的21天可以改变习惯)。因此,有些银行将员工集中起来进行封闭式训练一周,或者开展“服务质量提升月”活动,通过“搞运动”的方式营造氛围,督促大家在行动上落实规范要求,慢慢地养成习惯。
礼仪是方向,而非机械和僵硬的套路
礼仪最直接的外在表现是“样子”,但“样子”所代表的“尊重”、“专业”和“形象”一定要和服务、营销等核心工作自然地结合起来,礼仪应该是员工工作中自然而优雅的表现,不应该是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这说起来很简单,如果要实现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比如银行是不是可以在服务提升期(服务规范导入期的下一个阶段)淡化对礼仪规范的考核,提出方向性的客户满意方面的要求;进一步将注意力转移到服务意识和服务方式上,不要太拘泥于动作或者服务用语等细节。另外,当前的银行窗口服务追求统一要求,如普通话、文明礼貌用语等,有时这些做法没有和当时的场景和情景结合起来,效果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总之,在服务仪容仪表、行为规范和劳动纪律等方面落实比较成熟时,银行服务管理的下一个阶段应该是什么?需要实践和理论的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