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7 10:57:40
定义客户的核心需求是银行窗口服务的基础,一般而言,客户进行营业厅咨询或者办理业务时的核心需求有三种类型:获得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了解某项业务信息,得到心理安抚。
(一)获得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是客户进入银行网点最普遍的目的,也是银行窗口服务感知和评价的最基本指标。如当客户急需大额取款,而又来不及预约时,客户最需要的是如何才能去自己账户取出所需要的现金。很多情况下大堂经理仅仅给客户传递一项银行的内部规定:大额取款需要提前预约,不然没有办法!
此时无论大堂经理仪容、仪表和行为多么规范,客户依然会有不满甚至抱怨,因为其核心需求没有被满足;而且大堂经理也没有在满足客户核心需求方面做任何努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堂经理真正要做的是试图通过变通的方法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教育客户是其次要做的工作(见案例)。
案例:如果服务能解决客户的问题,销售并不难
2012年3月4日,中国工商银行安阳分行的一位客户经理成功营销理财100万元,并在同一天成功营销了生命人寿期交保险4万元。这次成功营销经历让她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让她对客户经理与客户沟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3月2日中午,一位女士走进该行营业厅,客户经理热情地接待了她。沟通中客户经理了解到客户有100万元的资金暂时闲置,取得客户信任后,便向客户详细地介绍该行理财产品情况,并给客户计算了购买理财和存定期之间收益的差别。
客户经理热情的笑容,朴实的话语,对客户的理解与关心,专业的知识,优质的服务,最终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在她热情专业的服务和具体数字收益的对比面前,客户愉快地接受了她的提议,一次性认购该行理财产品100万元。
两天后的周日,一位老先生坐在该行理财宣传板的旁边认真看理财产品信息,该客户经理主动走上前去询问他有什么需要。通过沟通了解到该客户有80万元资金暂时不用,一段时间之后需要缴纳房款,同时比较偏好风险性低,本金有保证的产品。客户经理便向其介绍该行的保本理财产品,老先生刚开始还不是很放心,在沟通中,她向其展示了产品说明书,对其不理解的地方给予详细解释,同时帮其计算收益做比较,终于赢得了老先生的认可和信任,然后帮助其到柜台办理手续。
离开网点时,老先生对她连声道谢,客户的信任让她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更感觉到沟通的重要。
得到了客户认可,该客户经理感到非常激动,同时又满怀信心。这时,一位中年人走进营业大厅,她走上前去询问该客户办理什么业务以便进行业务引导分流,在沟通中了解到该客户有20万元要办理3个月定期存款,但又觉得利息低;但如果不存银行,放在社会上又怕有风险,很是犹豫。该客户经理又及时向客户介绍了该行的保本理财,并很快帮助客户下定了购买决心,手续完成后,她向该客户告知了到期日和到账日,并互相留存了联系方式,以便今后能够更好地维护客户。
(二)了解某项业务信息
对于客户刚接触不久的业务,或者更新较快的业务(如理财业务),客户经常会试图了解更多信息,以辅助自己选择业务和办理业务。对于客户的这一核心需求,工作人员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客户背景信息,以便向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业务信息。
案例:是给客户介绍产品还是让客户挑选呢?
一位客户进入贵宾理财室,问理财经理:“你们银行最近有没有推出比较好的理财产品?”
理财经理1:“有啊,来,我跟您介绍一下吧。看这张宣传折页上,上面的短期理财,有这么几支基金……下面的几支基金要求投资期限稍长的……”客户坐在理财经理对面静静地听着介绍。
理财经理2:“有啊,看看您对什么类型的理财产品感兴趣?您以前买过理财产品吗?”
客户:“没有,最近刚接触。”
理财经理2:“您为什么突然对理财产品感兴趣了呢?”
客户:“有一笔买房款,最近六七个月之内不用,如果存在账户上利息收益太低,所以就想考虑一下理财产品。”
理财经理2:“哦,那您这种情况,我重点给您推荐一下短期理财,行吗?”
客户:“好的,短期理财都有哪几种?”
理财经理2:“请看这张宣传折页,上面这几个基金都是短期理财产品,我给您重点介绍一下……”
简析:理财经理1听到客户的问题后,首先将自己放在信息高地的位置上,习惯性地将自己所知道的全部告诉客户。但他忽略了客户最需要的并不是理财知识,而是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如果缺乏提问和倾听这类互动,就无法展开与客户之间的深入沟通,介绍缺乏针对性,客户的反应也很被动和消极。
理财经理2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客户更多地参与到沟通中来,多讲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财经理可以更多地了解客户的背景信息,做出有针对性的推荐,改善客户对服务质量的感知。
(三)得到心理安抚
很多情况下,客户的抱怨或者投诉并没有实质性的要求,而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安抚。此时工作人员首先要明确自身定位,做好对客户情绪的安抚工作,不应该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上过于纠缠,更不能与客户争执甚至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