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28 13:59:53
我们活着的意义和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这是一个最根本的疑问。由于人们一生中两项占用时间最多的活动是生活和工作,我们是否可以将这个最根本的疑问更具体地表述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人生就是一段不断学习、经历、思考、提升的过程。《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们一生中所经历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应该遵循《大学》中的告诫,“止于至善”。日本一位伟大的企业家稻盛和夫将人生看作是“提高心地,修炼灵魂”的过程,他在回答“人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上”这个问题时,说:“是为了比出生时有一点点的进步,或者是为了带着更美一点、更崇高一点的灵魂死去!”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的过程就是人们的身心与自然界持续磨合的过程,人们不断地砥砺人格,磨炼精神。在这个凡俗的世界里,一心扑在工作上就是最好的成长方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将“精进”作为到达大彻大悟境界的唯一修行方法,稻盛和夫将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精进理解为一心扑在工作上,专心致志于眼前所从事的工作。
出生并成长在日本贫困之家的二宫尊德(NinomiyaSontoku,1787-1856,日本江户后期政治家,名金次郎)是一个毫无学问的农民,但是,手上一根锄、一把锹,从早到晚披星戴月耕田劳作。最终,通过辛勤的劳动,他把一个凋敝的农村发展成为富裕的村庄,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因为这项业绩,不久之后他得到德川幕府的起用,在宫中与诸侯们平起平坐。尽管此前他并未学习过任何礼仪,但是举止言谈自带威严,连神色也极尽富贵之态。
毫无疑问,全身沾满汗水和泥土、坚持劳作的“田间的精进”,已经潜移默化,扎根于内心,陶冶了人格、砥砺了精神,人品也达到了更高境界。像这样专心致志于一事、努力工作的人,通过日常的精进,精神自然得到磨炼,进而形成厚德载物的人格。
劳动这种行为的尊贵就在于此。也许说起精神修炼让人联想起宗教上的修行等,其实,热爱本职工作,一心扑在工作上,这就足够了。
拉丁语中有句谚语,“与其完成工作,莫如完善做工者的人格”,人格的形成也是通过工作的完成而实现的。也就是说,哲学产生于辛勤的汗水中,精神在日常的工作中得到磨炼。埋头干好本职工作,想方设法,不断努力。这样做就意味着珍惜人生中的每一个今天,珍惜此时此刻的每一个瞬间。
世上所谓的“名人”,在各自的领域达到顶峰的人,恐怕都经历了这个过程。劳动,就是这样既创造经济价值,又锻炼人格。
俗话说:“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精进”并不需要脱离世俗的社会,工作现场就是最好的磨炼精神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修行。通过每天辛勤的工作,我们在形成高尚人格的同时也一定能够获得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