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看看真实的结果吗?关于客户净推荐值(NPS)调查

2015/10/28 16:18:56

 

010分范围内,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把X公司的产品推荐给同事?”这就是直截了当的净推荐值调查(Net Promoter Score)。作为非常受欢迎的一个客户忠诚度评估工具,它正被应用于许多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问卷的简洁和单纯是最大特色,正如Google的搜索界面和苹果的产品设计,嗯,据说这两家公司都在用NPS

NPS基于一个理念,即人们对产品的评价就算再好意义也不大(因为大伙儿都比较客气?在给产品打高分的客户中,二次购买比率并不高);人们真正认可产品的体现是把它推荐给别人,推荐意味着拿自己的信誉作担保。针对以上问题,回答9-10分的客户是推荐者(Promoter),7-8分是被动者(Passive),0-6分则是贬损者(Detractor)。净推荐值=推荐者% - 贬损者%。在同一问卷页面,客户还被鼓励就一些重要指标如行业应用知识、产品性能,交付及时性等等给出“绿卡”和“红卡”并提供意见。

NPS来到中国后,怎样有效应用就成了一个挑战。管理层通常会把调查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指标之一,这样事情就变得微妙起来了。如果想要一个真实的结果,就不该施加压力;要是它只能好不能坏,嗯,那似乎很难责怪大家编写答案了?据说在跨国公司里面,NPS的使用结果五花八门。有老老实实执行的,有明摆着走过场的;而绝大部分,我想应该是散落在中间的光谱上吧。怎样在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之间取平衡?

    其中一个思路是“改善可以控制的,接受不能控制的。”分值也许并不是NPS的全部意义。在评估NPS成效时可以引进一些别的指标,例如发送问卷的客户基数和客户反馈率(收到问卷后是否愿意填写)。客户基数增长意味着业务扩张,而客户反馈率的提高需要凭借更密切的沟通才能实现: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公司业绩。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对客户提出问题是否及时跟进。针对问题主动向客户了解情况并制定解决方案,是尊重对方的基本要求。在我遇到的情况中,有些问题并没有明确的指向,或者是并非靠本地公司就能解决的积疾;即使如此,及时的沟通和作出努力的尝试起码能让对方看到你的诚意。引入上述指标后,调查分数的权重相对降低了;它依旧不可控,但不可控正是它的价值所在,不是吗?既然花了时间精力去做,还是想看看真实想法的。

    怎样跟客户提前沟通调查也需要技巧。NPS本身的魅力在于简单快捷,“只需占用3分钟!”这也许能去除一些怕麻烦的客户的顾虑。告知问卷即将发出的时间段和形式,能让对方提前做好准备。此外,简单介绍一下项目概况和客户往年参与的历史不会有坏处。连贯性和持续性,正是这些小细节时时刻刻体现着公司的品质。至于很多人希望讲的评分引导(原因是中国客户通常相对保守,给5分是不赞不弹,6分算是认可合格了),还是尽可能避免吧:NPS本身没有把推荐者/被动者/贬损者的定义摆在问卷上,应该有它的理由,就让收到的人们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