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13 9:41:09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市场及政策环境,我国银行业发展遭遇愈加严峻的挑战。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互联网移动金融、民营银行等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势必推动着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调整和转型。
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要求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转型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策环境的宽松,进一步激活了我国市场经济元素的活力和动力,提升了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市场表现,明确了未来市场发展方向。近年来,利率市场化一直是我国金融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我国银行业的存在模式和未来市场发展方向。逐步推进银行业利率市场化,既有利于激活我国银行业市场活力和提升银行业发展竞争力,也有利于防止愈发严重的发展模式同质化现象。同时,国家今年将出台的《存款保险条例》也会进一步规范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市场化政策环境。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金融市场得到长足的发展,市场投融资环境得到持续的优化,但需要看到的是,相比银行业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空间。伴随近来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之时,银行业运作的高门槛、低时效性难于满足相应的资金需求,金融脱媒化就日益凸显。同时,需要明确金融脱媒化是目前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产品多样性不足所形成的。在未来市场发展形势下,随着资本产权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金融脱媒化现象可能会愈加严峻,这也反逼我国银行业调整经营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市场化的产品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互联网移动金融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化发展最为时尚和热门的话语,最近发布的《2014年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电子银行业务连续五年呈增长趋势,2014年,在银行个人客户中,电子银行用户比例为43.1%。过去一年里,随着以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迅猛发展,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平台和电信运营商等各类机构不断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迅速崛起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新力量。
金融监管改革反逼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转型
在市场竞争渐趋激烈的同时,金融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深。首先,对接国际金融监管标准,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逐步落实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中关于核心资本充足率和一般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其次,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定向实施降准政策措施,引导银行优化信贷投放结构。其三,实施存款偏离度监管新规,以约束银行存款“冲时点”行为,提高存款稳定性。
目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前景不甚明朗,我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巨大,给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安全带来重大隐患,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因而,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标准,积极防范未来风险,尤其是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严格控制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和未来信贷投放项目的筛选,增强银行业自身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抵御能力。
探析银行业转型发展解决措施
以自身变革适应市场变化,是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为应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等问题,我国银行业需要转变过去传统的经营发展模式,力求市场化的改革措施,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市场表现。
改变“坐等式”营销为“走出去”营销。“坐等式”营销是指以营业网点为主要的活动范围,为上门的客户提供单一的产品营销服务。就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坐等式”营销模式只能意味着离营销客户渐行渐远,完全不能满足客户的金融产品需求,更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银行业主动实施“走出去”营销,是市场变化的需求,更是银行业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以建行为例,九江建行正在大力实施“走出去”综合营销策略,通过调整网点经营模式,组建综合营销团队,采取内外线并举的方式,实现对客户金融需求的全覆盖。
以物理网点为基点,注重推广线上业务。市场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和移动金融的发展,对我国银行业物理网点的布局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互联网移动金融实时、快捷同步银行业金融产品,主动迎合消费群体的需求,成为攸关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利用大数据分析,即可精准分析我国未来市场消费主体的产品选择,同时,有助于银行业调整物理网点的布局和人员配置,强化线上业务的实际体验和产品推介。
强化银行业产品创新力度,满足市场需求。通过研究美国银行业发展史,可以得出,无论是市场环境的转变,还是监管政策的变化,美国银行业都能够通过不断地产品创新,一方面满足政府监管要求,另一方面,还能够推动商业银行始终向前发展。目前的市场环境,尤其是金融脱媒的趋势愈加激烈,迫使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措施主动应对。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主动地创新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既能防止日益严重的产品同质化,更能提升银行本身的市场表现力和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