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7/20 16:53:27
日前,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委员会主任单位交通银行牵头,20余家成员银行参与撰写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今年是《报告》发布的第五年。《报告》指出,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正在逐步调整,中小银行市场份额占比上升。同时,2014年中间业务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成为银行业经营转型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2015年必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整个行业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和转型。
从宏观经济来看,2014年,人民银行继续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既保持定力又主动作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有序推了进各项金融改革。《报告》认为,2015年,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组合更加灵活有效;注重工具创新,多手段加强流动性调节;同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5年,银监会的工作重点将集中在以下领域: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支持国家战略实施;全面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继续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推进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推动银行业务管理架构变革和银行监管体系改革;继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从银行业市场结构来看,中小银行市场份额占比上升。2015年一季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份额占比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24、0.56、0.31和0.63个百分点。民营银行加快发展,首批试点五家民营银行突出特色化业务、差异化经营。机构网点布局不断优化,不断推进存量网点经营模式转型;新增网点重点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社区银行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14年底,中小商业银行共设立2840家社区支行、480家小微支行。境外网点布局进一步完善。从业人员结构不断优化、人员素质持续提升。根据银监会一项调查结果,61家商业银行硕士以上学历员工占比平均为8.9%左右,获得银行业从业资格证书的员工占比平均超过30%。
从各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运行特点来看,政策性银行通过改革带动商业性资金加大对国家重点扶持领域的投入,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进一步深化改革,强抓内部管理,实现了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大型银行深刻认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注重发挥国有金融的主力军作用和综合化经营优势。股份制商业银行发挥市场化程度高、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城市商业银行加大改革和转型力度,品牌化、差异化经营更趋明显。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协调推进,大力开展支农支小,深入实施普惠金融服务。外资银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迎来新发展机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一步推进商业化改革,综合化经营水平稳步提高,经营业绩显著增长。
从银行业资产和非信贷资产规模来看,2014年,银行业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区域结构、本外币结构趋于合理。公司贷款业务稳步增长,期限结构稳定,行业结构更加合理,房地产开发贷款放缓,公司贷款利率下降,浮动区间扩大。银行业着力推进以大零售为主要方向的业务经营转型,期限结构分化显著。消费贷款快速提升,短期化趋势逐步显现,住房贷款总体回落,信用卡透支持续快速增长,个人贷款利率呈现先升后降。2015年,商业银行将着重服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贷款结构优化与风险管控,保持信贷业务稳步发展。
非信贷资产业务在波动中发展,不同类型银行差异大。对于同业业务,非标资产投资将经历从“非标”向“标准”过渡的过程。从长远看,标准化的产品、标准化的金融市场业务将是主流,“非标转标”的步伐已在不断加快。同时,债券市场将持续迎来大发展,债券投资有望快速发展。《报告》指出,2015年,宏观金融环境的变化为商业银行进行同业业务转型发展带来市场机遇,非标资产总体规模继续快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标准化的非信贷资产业务仍将继续扩展。从长期来看,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交易业务是非信贷资产业务的重要方向。
同时,2015年,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变化使银行负债业务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面临诸多挑战。存款立行的原则将在各商业银行得到进一步强化,稳定资金来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负债业务仍将继续适度增长,但剔除非银行同业存款纳入一般存款口径调整因素,存款增速持续放缓、定价差异化将成为新常态。为应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银行业将继续提高负债业务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优化负债业务结构,持续加大吸收存款的力度,开拓负债渠道,提升负债业务发展的电子化水平。
从业务发展情况来看,2014年,中间业务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的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成为银行业经营转型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传统中间业务运行特点显著:传统中间业务仍占据主导地位,且发展势头较为强劲;银行卡类业务成为主打业务;各类机构发展重点日趋不同;各项业务增速差异明显,占比变化有所不同。《报告》预计2015年在资产负债业务大幅放缓的同时,商业银行传统中间收入业务将大幅增长。
同时,新型业务收入增速放缓,对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略降,不见往年迅猛发展的势头,但其对商业银行的转型价值日渐显现,新型业务低资本消耗高回报的特点决定了其对中间业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非凡意义。各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特点明显,新型业务轻资本型特点与商业银行转型需求契合的特点为其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前景。2015年,商业银行将进一步加强创新,努力发展各类新型中间业务。
从风险来看,2014年,各银行积极调整经营策略,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风险抵补能力始终控制在合理水平,信用风险总体可控;加强贷款基础利率(LPR)制度建设,提高对市场化定价贷款产品利率风险的管控水平;根据监管要求变化,强化限额管理,增强风险偏好传导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采取针对性的市场风险管理措施,市场风险限额指标控制到位,流动性状况整体均衡、稳健。《报告》认为,2015年,部分领域存在较大信用违约风险;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条件下利率波动加大;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要求不断提高。
面对严峻的风险形势,商业银行加快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各类风险的管理能力, 努力控制各类风险,总体平稳发展。银行业不断完善和推进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涵盖对当前信用风险管控措施的强化和对风险计量工具的优化;制定并落实市场风险管理策略,完善限额管理体系,发挥限额管理对业务发展的支持和保障作用;改进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流动性风险治理,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以及完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各项基本要素; 持续规范和强化操作风险管理,着力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操作风险精细化管理。
从经营业绩来看,2014年,中国银行业受经济增长艰难寻底、利率市场化进程再次提速和金融脱媒持续深入等因素的影响,经营业绩压力进一步被放大。尽管规模扩张相较2013年基本保持平稳,中间业务收入增速也仍维持较高增速,成本收入比下降了近1.3个百分点,但在不良风险加速暴露的冲击下,为确保资产质量安全可控,几乎各家银行全年都加大了不良的核销力度,并在年末大幅计提了拨备。受此影响,2014年商业银行全年实现净利润1.55万亿元,同比增长9.65%。
展望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仍处于攻坚克难阶段,我国经济将进一步适应增长动力切换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常态。受产能过剩、企业高杠杆率和新增长点尚在孕育等因素的影响,预计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仍将持续下行筑底、震荡放缓。为确保经济平稳转型,预计全年货币政策总体仍会延续“稳中偏松”的基调。银行业整体规模增速仍不会过快下降。同时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回升以及全行业成本效能继续提升也将对盈利增长构成一定的支撑。
同时,中国银行业将仍然坚持以服务经济增长、服务社会公众为主线,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打造责任银行,有效支持国家发展,普惠金融惠及广大社会层面,绿色金融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热心公益事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国银行业将坚持以服务经济增长、服务社会公众为主线,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开拓创新,践行社会责任承诺,继续提升银行价值,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服务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处于战略调整的机遇期,提质增效是新常态的本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出现新特点,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逐渐转变,银行业也迎来发展的新常态。利率市场化下银行信用风险上升,同时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管理也面临挑战。受存款利率上升、负债成本提高的影响,利率市场化下银行息差收窄不可避免,但不同环境下息差收窄幅度不同。存款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促进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互联网应用和便利程度的持续提高,互联网逐渐由初级的电子信息交换网络升级为全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在这一背景下,商业银行已从多方面着手,利用和接纳最新互联网技术与模式,积极调整经营模式和开拓新型业务。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衍生出的巨大跨境金融服务需求,中国银行业紧抓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等新一轮开放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国际化经营战略,加快境外机构布局,拓宽业务领域,努力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