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6 11:24:39
咨询公司和市场调研界上下提到访谈的时候标准用语是深访,即深度访谈的缩写。然而一个访谈要达到深度是很不容易的,可以说有相当多的深度访谈都只停留在表面水平。那么深度访谈的“深”究竟表现为什么呢?
深访的深其一表现在对细节的充分挖掘
对日常产品来说,很多用户已经形成习惯性的行为或思维。这种习惯性的行为或思维是很容易被受访者忽视的,因为它们太细节太具体而“不值得一提”。如果这种产品或服务研究并不熟悉,结果可能还好点,访问员会多问两句。但如果它们也是访问员常用的东西,很多访问员会忽视对细节的挖掘或者直接自行脑补,这样问回来的东西通常不会有洞察可言,基本上都是大家一听就知道的东西。
无论是对用户心理还是行为的研究,一定要包含足够充分的细节,研究员才可能让大家,尤其是客户觉得得到的洞察是有意义的。因为洞察的一个特点就是隐藏在大家所熟知而又都没有注意到的行为或理念。因此,进行用户研究时,切忌贪多贪快。很多研究项目的所有者想着反正已经花了钱,反正已经把用户约到了,那就多问一点,这种做法很容易适得其反。访问员因为需要顾及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地多覆盖一些话题,不可避免地会放弃对一些细节的追问,或者按假设有选择的追问,这些都很难发现消费者洞察。
深访的深还表现在重新建立起事物的联系
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案例,多年前某纸尿片品牌在中国研究完后得到一个结论:中国家庭使用纸尿片的比例之所以低,是因为中国的人力实在是太便宜,所以中国家庭宁可使用人洗布尿片而不买纸尿片。中国人听到肯定觉得很荒谬,但对于当时的老外来说,这个逻辑并没有什么不对,而且中国人力便宜相对国外来说是事实,中国家庭当时使用纸尿片率低也是事实,深访所搜集到的细节应该能帮助研究员重新建立起事物间的联系。
深访的深还表现在构建研究员和受访者间的共同经验范围
受访者对于某个产品或服务的态度或情感,如果研究员没有跟他们建立起“共同经验范围”是很难理解的。深访需要能帮助研究员在最大程度上可以站在用户或受访者的角度上来看待他们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就象大家常有对某领域的了解越多,越觉得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彻底了解它一样。对用户的研究要能让研究员觉得用户跟自己的差异真地很大,大得简直不可比。这种时候说明研究员对用户的了解确实挺多了,凡是访问完觉得用户跟自己或自己想象的差不多的基本上证明这是一次失败的访谈。记得有次看电视,主持人问一个老外,你的中文这么好,对中国又是如此的了解,为什么不娶个中国老婆?老外回答,就是因为太了解了,才觉得这个文化差异不可跨越。
总而言之,深访的深要达到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相信很多资深主持人都会对此有同感。越是日常的产品,对于深的把握就越难,洞察的表现就微妙,非同道中人,难以理解。
(来源:Gump /ReasearcherSup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