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二十 · 正青春丨君友廿年征文优秀作品—苔花如米,心向牡丹记-我与君友的十年工作情缘

2019/10/14 15:57:15

image.png

作者:咨询&培训部

激扬廿年,再启华章。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二等奖作品,作者是田启涛博士,他是老师也是部门总监,讲台上潇洒自如,工作时严谨认真,相处时诙谐幽默,使人如沐春风。在公司工作了十年的他又有什么话想对君友说呢?让我们去听听他的故事吧!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被广为流传诗歌——《苔》。文学作品魅力在于与读者引起心理上的共鸣。当读者有感而发想描述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或者强烈的感情而苦于才尽词穷时,突然发现有人已经把我们的心情描绘的淋漓尽致,就偷个懒认为这个作品就是我想说的。君友咨询走过了二十年的风雨历程,先不用说成绩,仅仅这个岁数,足以让很多同行仰视;而我本人有幸亲历和见证了君友近十年的成长经历,想从自己的角度来总结一下“我陪君友发展,君友伴我成长”的十年,抓耳挠腮一阵子之后,我就成了《苔》的忠实粉丝。


这首《苔》送给君友,也深藏在我自己心底。在与别人介绍起君友咨询时,我有时会开玩笑说:我们君友咨询有个辉煌的经历,我们与阿里巴巴同岁!但也仅仅是同岁而已,因为与阿里巴巴这朵在阳光下怒放的牡丹相比,我们只是藏在昏暗角落的一枚苔花。但这依然是一个追梦的团队,每位成员心目中都在为自己要承担的家庭责任和团队愿望在积极奔忙。同时,这首《苔》也是我在君友生活和工作时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能有幸加入这个团队,大家因缘相聚,我为我参与的工作而骄傲,更多的时候我只是君友荣誉和成绩的见证人,当君友和其他同事站在聚光灯下时,我也很享受在昏暗的角落里鼓掌的那种感觉。因为十年来,我在君友咨询所收获的不只是难忘的成长经历,还有职业心理的日渐成熟。

奔忙的感动

我是在20107月份加入君友这个大家庭,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烟草系统的营销体系设计。坦白地讲,那个项目执行的并不顺利,我们在一个事先设计和规定好的方向和框架下工作,一时难以与客户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相融合……这个项目该如何执行,甚至要不要接着执行,团队内部有过各种讨论和挣扎,过程相当煎熬。不过结果还算圆满,我们最后坚持下来了,经历了各种风雨之后,总算顶着晴朗的天空返程了。当时我只是团队中的一名成员,我不知道团队领导和其他成员坚持下去的理由和动力是什么,我留下来的原因是因为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奔忙的感动。每天早上,我们是在路边摊吃早饭,支在路边的简易桌椅、可能随时飘落在餐桌的树叶、油腻的餐具、简陋的一次性筷子和餐巾纸……这些景象至今都历历在目。我并不是留恋那么艰苦的生活条件,但当大家为了完成目标而甘愿接受这种艰苦时,真的让我感动。这种景象让我想起来了小时候爸爸为了给我凑学费,踉跄着扛着粮食去集市上卖;妈妈会在早晨四点多起床煮红薯喂猪,然后又开始忙一天的家务;姐姐小学二年级辍学,每天到田地里割草喂牛羊,回家时发现背不动自己的草篮子……那种情况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劳动者是美丽的”这句话的含义。劳动本身是辛苦的,但当你意识到劳动者为了承担家庭责任和团队目标以及组织使命辛苦劳作时,就会肃然起敬甚至心生感动!

其实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些场景,银行千百佳及星级网点创建辅导项目中时常加班到深夜;为了选择更合适的外训场地一天驱车奔波四五百公里去查看比较;为了选择质量更好价格更优惠的茶歇水果,从超市到水果批发市场,甚至到果园……这些事情我都亲眼所见,甚至亲历其中。劳动是光荣的,心怀责任和使命的劳动者是可敬的,与这样的劳动者为伍是让人感动的!


投入的激情

我本人自2006年研究生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2010年加入君友咨询这个平台之后工作就更加充实。学校有课时就在学校上课,学校没课时就在公司或者出差,工作十余年来,我很少有过完整的周末。十余年来,几乎没有出去旅游过,离开常驻地出趟远门的原因基本上就是两个:出公差或者外出学习。每当工作稍有停顿,我也会反思工作的目的和价值,我为啥要这样疲于奔命。当然还有很多次朋友或者同事问我:“你这是为了啥,如果我是你……”每当这时,我会告诉他们,选择这种生活方式是因为我心里缺乏安全感,从小在国家级贫困县吃馒头就葱长大,总怕自己的不够努力会再回到从前。玩笑之后,其实我心里明白,当你投入到你自己认同的事情中去的时候,工作会让人累,但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辛苦。

在上海财大读博士期间,我们有老师特别沉迷于写学术论文,当他周游世界有感而发时会将自己的灵感表达在学术论文中;而我自己的导师即使在出国旅游时,在微信朋友圈里晒的不是风景或者美食,而是在宾馆写学术论文时的场景。对于他们来说,对工作的感受是投入(engagement),即身体、心理和情感都沉浸在工作中的状态,此时工作成果是附带结果,这个过程本身是他们很喜欢的生活方式。虽然这个例子中的主角是知名教授,但这种工作投入的状态并非遥不可及的阳春白雪,对我们君友人并不远。进入公司没多久,我被赶鸭子上架承担了服务质量监测项目的点评培训工作,本身也在高校工作,我想出来透透气换个工作环境和方式,没想到又被赶上了讲台。企业培训与高校教学真的不一样,当时很难见到同行,感觉自己是在孤单地走夜路。看着银行的员工在那么忙的情况下,还要抽出时间听我们唠叨,我真的非常想让他们花费的时间更有价值,也非常想让我那点心得体会让更多人看到,所以花了一年时间参与《向银行学服务》这本书的编写,在写书时,最让我享受的时候是夜深人静或者安静的周末,思如泉涌,奋笔疾书的那种感觉。我理解这也就是我们普通人的工作投入(Job engagement)状态吧。

image.png

2018年暑假,我和团队成员一起借助于河南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这个平台,邀请了我读博士期间的学术研究方法老师组织了一场学术研究方法的集中培训。因为我深刻地理解年轻的高校老师做学术的三大障碍:对前沿方向的理解和掌握,规范学术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理论建模。其中学术研究方法是硬伤,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这次培训得到了河南省内多所高校近百名年轻老师的响应和支持,一直到前几天还有因这次培训结缘的老师和我讨论学术研究方法,还惦记着下次培训是什么……虽然那次培训几乎没有什么经济上的收益,但我知道这是我借助于公司平台干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君友咨询的平台上,我经常通过这种方式满足了自己的成就感,感觉自己在一步步迈向理想中的自己。在这里得到的不只是一份工作,一份经历,还是一种体会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生活方式。

梦想的魅力

人们的职业价值观有三种类型,而且它们会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分别是:1.工作导向(Job orientation,即把工作当作养家糊口的无奈选择和赚钱的方式,期待着有一天能从工作中解脱出来,再不想回到这个岗位上来。2.职业导向(Career orientation,在工作中追求个人成长和发展,比如职务、社会地位和个人声誉的提升。3.使命导向Calling orientation,对所从事的工作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寻求心理的满足和追求。比如流浪歌手或者福利院的义工等,他们内心深处会觉得自己生来是干什么的,或者自己心甘情愿地做出某种选择,并且愿意坚持下来。使命这一个概念虽然来自于宗教,但在事世俗化的职场中也并不鲜见。至少在我看来那是一种理想的职场状态。

我很感谢公司从2015年起设立了培训&咨询部,作为这一部门的一员,我亲历了培训的发展和成长,见证了同事们热情地参与到这个部门的项目中来,经历了一些同事在这个部门的来来往往。对这个部门我一直有一个期待,我期待着这里不再需要精致的规章制度的约束,甚至没有固定的领导,每一个同事都不会计较细节的得失或一时的荣辱,大家有个共同的目标和方向,成为面对困局像水一样的团队,为了完成任务可以变化无穷但密不可分,大家可以共同享受进步和成功的快乐,也可以共同为了应对面前的困难同舟共济。当然,这需要有一个相对公平的薪酬体系设计,一种有所侧重而又彼此之间可以相互策应和协作的岗位设置,团队成员更加成熟的心智模式和相似的价值观……并且这种被“重塑”的组织并非完全臆想,很多公司已经在尝试建立这种“赋能式组织”。当然,重塑组织并非最终的目的,组织的目标应该是让每个成员能够“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在工作中追求极致,不断地探索未知领域,这也是想坚守这一工作岗位的内在动力和想见证的梦想。

image.png

工作和生活是一段人生旅程,虽然我们都在朝着梦想的目的地而去,但目的地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梦幻;我们更应该在意的是这场旅途中所怀有的心情。在这种人生旅途中,能够与君友相聚是缘分,也感激各位领导和同事在这这段旅途中给予我的指导、帮助和支持,我也会继续学着牡丹的样子做一枚绽放的苔花。也祝愿君友成为更多人的梦工厂!